Categories: 新聞

[亞洲新聞資訊] 亞洲與大融合

過去幾十年來,北美和歐洲的決策者為理解世界經濟的轉型及其向亞洲的轉移而進行的鬥爭導致了全球變化的歪曲。

在歐洲和北美髮表的大多數分析報告都將亞洲視為一個相對較小的,儘管正在快速增長的,由北大西洋沿岸國家主導的全球體系的組成部分。

但是,如果這種特徵在1990年是正確的,它就不再是2021年世界經濟活動分佈的準確描述,並且在下一個十年中期將完全過時。

亞洲龐大且發展迅速的經濟體越來越成為技術創新者,活躍的市場和消費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模仿者,製造商,加工者和對北美和歐洲的出口商。

1990年,東亞,南亞和東南亞佔全球經濟總產值的25%,而北美,歐洲和蘇聯則為55%。

但是到2019年,亞洲的份額已增加到41%,並迅速接近北美,西歐和東歐的43%的份額(“世界發展指標”,世界銀行,2021年)。

到2020年代中期,亞洲的綜合經濟將超過北美和歐洲。到2030年代中期,亞洲可能會佔全球活動的一半以上。
偉大的融合

經濟活動的分佈正在恢復到工業革命之前的1700年代最後一次出現的格局,歷史學家肯尼思·波美蘭茲(Kenneth Pomeranz)將其描述為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巨大分歧”。

直到1820年,中國,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佔全球經濟總產值的一半以上(“長期而言,中國經濟表現”,經合組織,2007年)。

但是隨後在歐洲和北美的增長激增使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在1830年代和1950年代之間逐漸落後(Pomeranz,2000年,“大分歧”)。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後果可能標誌著以大西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和政治體系的高潮。

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有四個來自北大西洋國家,反映了1945年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平衡。

但是自1950年代以來,亞洲一直在追趕,首先是“亞洲虎”,然後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增長加速,最近是印度和東南亞。

結果,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以歐洲大西洋為主的經濟正在逐步被二十世紀以亞洲為中心的經濟所取代。

這種轉變將對貿易的方向,商品定價的位置,二氧化碳的排放軌跡以及外交,治理和力量平衡產生深遠的影響。
轉移權力平衡

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流量已經流向亞洲的消費中心,扭轉了20世紀中期從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流向北大西洋的流向。

因此,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將越來越多地由亞洲的商業周期決定,這一點也已經越來越明顯。

出於同樣的原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未來軌跡將主要取決於亞洲發生的情況,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被天然氣和零排放能源替代的速度。

不可避免的是,隨著經濟活動的平衡向亞洲轉移,政治,外交和軍事力量最終也將隨之改變,從而扭轉了過去幾個世紀中力量關係向西的轉移。

在經歷了兩個世紀的大西洋集權主義之後,相對權勢轉移的後果可能使北美和歐洲的決策者,企業,工人,消費者和公眾感到陌生和不舒服。

華盛頓,倫敦和布魯塞爾的許多政策制定者和評論員仍在努力理解其影響或製定戰略以平滑調整。

許多人似乎仍然認為,重大的經濟和政治決定將在北美和歐洲做出,然後隨著冷戰和冷戰後體制的擴展而被動地轉移到亞洲。

但是,如果在1945年,1989年甚至2001年是這種情況,那麼就不太可能反映出2021年全球經濟和政治體系的運作方式,更不用說2035年和2050年了。

決策者需要對重新塑造全球體系的長期經濟力量有更好的認識,以便他們可以嘗試適應和塑造它們-或抵抗並冒破裂和崩潰的風險。

Press As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