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新聞

[亞洲新聞資訊] 未來5年,亞洲的數位銀行業務將走向何方?

按資產規模計算,全球100家最大的銀行中有40多家是亞洲公司,約佔全球前100家銀行市值的一半。過去十年來,非洲大陸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區域性銀行業市場,產生的稅前利潤超過7,000億美元,截至2018年佔全球銀行業利潤池的37%。消費者的規模超過了西方同行,但是消費者的技術意識為銀行創造了機會,以提供新的創新並邁出下一步的飛躍。

麥肯錫估計,隨著收入的持續增長和中產階級的增長,包括三分之二的亞洲家庭,到2025年,該地區的個人金融資產總額將達到69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三。亞洲最著名的金融科技創新者,包括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擴展數字支付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根據麥肯錫的《全球支付地圖》,中國的數字支付約佔該國非現金交易量的99%,佔全球數字支付的45%。亞洲也被證明是數字銀行發展的沃土,眾多公司都已從技術平台過渡到數字銀行。

例如在中國,騰訊的微信通過微信提供貸款。在韓國,Kakao Talk於2017年推出了一家數字銀行,即Kakao Bank⁠。日本電子商務集團樂天(Rakuten)已擴展到信用卡,數字銀行,投資和保險。傳統銀行還推出了獨立的數字銀行,以此打入新市場並以較低的收購成本獲得新客戶。

很快,最成功的銀行將減少對傳統服務和收入流的依賴。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將更多地依賴於從端到端查看客戶財務需求並以連接,無縫且無摩擦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到2025年,有幾個因素將極大地影響數字銀行的發展。

身體下降:
實體銀行的相關性不可避免地將繼續緩慢而穩定地消失,而逐漸取代了通過移動設備,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對數字服務的使用。專家認為,實體銀行不太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完全消失,但是隨著網上一般金融服務的日益普及,剩餘的許多銀行將不得不重新定位以滿足利基市場的需求。

錢包和無卡支付更薄:

對於消費者而言,保持使用各種付款方式的好處是有益的,但是這些選擇將包括無現金–並且更多的錢會為了方便移動支付而放棄紙幣。電子交易不僅通常對個人而言更加方便和高效,而且數字金融生態系統還為企業,政府和整個經濟體帶來了顯著的優勢。

儘管我們可能難以說服某些人說卡很快就會過時,但是鑑於使用數字錢包進行的交易超過50%,亞洲市場將引領這一趨勢。具有支付功能的物聯網設備和配套服務的大量增長是這一趨勢的主要驅動力。

與非銀行競爭:
儘管立法者,監管機構和高管之間一直在爭論,但PayPal,Stripe和Venmo等軟件即服務(SaaS)公司仍不被視為銀行。但是,它們將越來越像傳統銀行一樣滿足客戶的財務需求。諸如中國的微信和支付寶,新加坡的Grab以及印度尼西亞的Gojek等超級應用的興起也將繼續擾亂金融世界。

微觀個人化:

實際上,大數據和AI驅動的分析帶來了金融服務的新範式,它將使銀行將每位客戶視為他們的最大優先事項。即時藉貸,主動的產品建議,有關購買的詳細指南,基於實時位置,支出狀況等因素的預算建議等準備成為金融機構客戶個性化方法的新標準。

Press Asian